一、淪陷在父愛缺失的時代
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教育觀念里,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陪伴和照顧孩子的重任往往會落在母親身上,父親便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和溝通,所以不能及時的給孩子傳遞一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經縱向研究發現,在孩子成長早期如果能夠得到父親的照料,對孩子認知和行為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這也是為什么前幾年關于爸爸和孩子的綜藝節目層出不迭的原因。

不僅如此,父親的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癥的發病率上,在雙親家庭中成長但父親參與度較低的孩子抑郁癥發病率高于單身母親撫養的孩子。
二、焦慮的母親如影隨形
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愛缺失,那么母親往往是非常焦慮或者無助的,而焦慮的母親也會使孩子變得同樣焦慮,因為焦慮的母親往往會伴隨著極強的控制欲,總是想著可以控制孩子的一切。

因為丈夫主動或者被動的成為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會削弱母親對于婚姻的依賴,同時會把多余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無形當中為孩子增添了許多壓力。
在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母親就是這樣,與丈夫離婚后的她把一切愛都傾注在女兒英子身上,可她不知道她過度的愛與控制欲給女兒帶來了龐大的壓力,Z終導致女兒患上抑郁癥甚至離家出走。

三、有問題的孩子
當本應該由丈夫承擔的焦慮和需要被投射到孩子身上時,會使得家庭系統達到一種病態的情況。孩子無故承受了許多家庭的壓力,再加上青春期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必然會導致孩子的叛逆、網癮、厭學、親情冷漠、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是抑郁。

正心正規戒網癮學校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這并不單單是父親的問題。一個真正好的家庭是各司其職,父親一定不能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和對孩子的管教,而母親也需要發展除了家庭之外的生活,不是單單僅限于讓自己當一個家庭主婦,好的夫妻關系才是教育孩子的基石。